close




最近我的家人又出狀況了,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平凡又穩定的家庭,可是,事實上卻問題重重 !我們三個兄妹,都曾因為心理疾病而求醫!我和妹妹因為是女生,沒有傳統的男性責任與包袱,在加上我們有管道紓發,像是:寫寫部落格文章,找姊妹朋友說心事...等(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因"面子問題"而不敢做這些事...)。

正是因為家人的病症又復發了,我才想到要上網找找相關的資料...
先是找到:認識精神官能症&精神官能症的認識與鑑別 連結 *常會有人誤把精神官能症當成精神病,很簡單的區分:若自己不知道自己有疾病,多半是被強制就醫者為精神病;自己知道有病而自行就醫者為精神官能症.


一般人在還沒了解到這精神官能前,都會一昧的認為:是他想太多了啦~愛鑽牛角尖......事實上原因不是只有那麼簡單的,還有當病發時那是種不由自主的,甚至到無法控制念頭的地步,就真的得用藥物來控制解決了。


要如何幫助這樣的人呢?就是...這時你只要安靜的""他""...,如果他徵求你的意見,才給他你的想法和建議,彙整他與你的想法之後,一切讓他選擇並支持信任他的決定...再適時的幫助他就可以了!不要跟他說些有的沒的大道理,那是一點用也沒有的,他根本聽不進去!那只會讓他覺得:"你根本不了解狀況,也幫不了啥忙!"(即使你是真心的...)


但...
尋求了醫療再解決他當下的狀況,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沒有找到根源的話,同樣的問題和症狀還是會"周而復始"的一再重演!那也是我自己這多年身處的狀況啊~!很痛苦......所以我也很努力的在找尋那最根本的所在,這次或許真的找到了!那就是~""! 


其實前些年我就意識到了!我會有精神官能症的原因是出在~我的家庭狀況,只是那時的我沒有找到讓家人可以信服的研究資料與書籍,所以我怎麼做都不對......總之~就是時機未到啊~!


這一次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因為我看到了<家庭會傷人><
熱鍋上的家庭>這兩本書讓我找到方向了!


親愛的網友們~你或是你的家人是否也有精神官能症的病症呢?好好的去了解這樣的疾病,並且認真的尋求根源去解決它吧!你的人生會過得更好更快樂,遺憾也會少一點滴喲~!加油喔!


以下就是<家庭會傷人><
熱鍋上的家庭>這兩本書的導讀...
可網購:
博客來 
或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會員後購書超便宜的啦~小聲點...不要告訴別人喔~



哈哈︿︿


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契機

Bradshaw On: The Family ---- 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Discovery

 

作者:約翰‧布萊蕭 著
原文作者:John Bradshaw
譯者:鄭玉英,趙家玉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 1993年05月01日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576930855
裝訂: 平裝


內容簡介
這本書談的是家庭,我們一生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出人意外的,這本書既不溫馨也不甜美,卻充滿了痛楚。作者寫盡家庭給人負面影響的可能性,激起讀者鼓起最大的勇氣去閱讀,以便發現自己身上可能攜有的傷痕和偏差的來源,學會如何走出家庭陰影,找回健康的自我。


深度推薦
『家』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個溫馨安全的避風港,是一個人累了、倦了的時候最想歸去的地方;當一個人遇到極歡喜或極悲傷的時候,幾乎也是第一個想到要回去告訴家人、與家人分享….。然而,這樣的家庭功能與形象,真的普遍存在於每個家庭之中嗎?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回家、都愛自己的家人且跟家人之間保持自然親密的互動關係呢?<家庭會傷人>這本書開啟了我們不同的視野,書中所傳達的觀念與內容,突破傳統上一味對家庭的歌功頌德,轉而去處理、挖掘與剖析家庭中較少被論及的潛在性傷害問題。


舊時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被灌輸一種「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觀念!然而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許多新價值與新觀念漸次開展、開放,一些過去被認為既定的價值與觀念,如今漸漸受到批判、質疑與挑戰。"家庭會傷人"正是對立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一種挑戰性的新觀點。然而對立觀點的提出,目的並不在於全盤否定家庭的社會功能與價值,作者希望透過更寬闊理性的角度,拋開傳統上認為家庭全盤皆是的大帽子,帶領各位讀者重新審視"家庭"--這個我們己之所從出並且對個人一生影響至鉅的環境,究竟有哪些潛存而卻未被公開討論的盲點與弊端,導致個人終其一生背負或埋藏著這些陰影,而對人格造成無形的扭曲或根植成心理病因。在追本溯源、剖析並揭開自身成長家庭的神祕面紗後,作者深信每個人將能更坦然地面對自己、了解自己,受過家庭傷害者更能浴火重生;未蒙其害者則未來避免之,並作為日後經營家庭關係的負面參考教材!


嘗言道:「從哪裡跌倒,便從哪裡站起來」!本書作者正是這句話的最佳典範。由於本身亦來自於一個不完滿的酗酒家庭,使作者深刻經歷與感受家庭帶給他的負面傷害與影響,憑著深入追溯及理解原生家庭在他成長過程所遺留的負面烙印與傷痕,最終得以找出病源、對症下藥,重拾健康身心!這也是為何他能成功建構出本書的原因所在。


在離婚率日漸攀升的今日,非旦顯見的破碎家庭日增,在甜蜜表象之下潛存各種問題的家庭,對個人的傷害可能更加可怕。這就好比許多問題如果可以明白攤在陽光下,則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心態調適的能力都會好上許多;如果都用逃避的方法來面對、往心裡的角落堆積,表面上看來雖然平靜無波,然一旦引爆時,爆炸力與破壞性恐怕更加駭人並難以收拾!


家庭對一個人的關係與影響,一如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得到載舟之利者,故應欣喜;遭遇覆舟命運者,亦無須憂傷,<家庭會傷人>這本書帶領你健康地面對自己的家庭,閱讀之後,應有助於您重建自我、重拾信心!(文/林彥伶)


以上引用自此:
博客來




導讀<家庭會傷人>
這本書談的是家庭-我們一生的起點和最深的夢鄉。

出人意外地,這書既不溫馨也不甜美,卻充滿了真實的痛楚。作者寫盡了家庭帶給人們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邀請讀者用真實的勇氣去閱讀,以便發現自己身上可能攜有的傷痕和偏差的來源,而可去蕪存菁找回健康的自我。

書中嚴正的指出父母可能帶給孩子的傷害,卻無意對父母的善意親心作任何的指控與批判。因為他們已經窮半生精力,給了孩子在他們所知範圍內最好的對待。而父母也曾經是家庭中的孩子,許多不妥當的做法也只是家庭系統當中本能的代代相傳而已,傷人的父母往往也是曾經受傷的孩子。在看清整個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會使我們對曾度過辛苦童年的父母,更增諒解和親近。

書中仔細敘述了人格在家庭系統中扭傷的心理歷程。例如:受到虐待的孩子如何在幻想中美化父母;承受父母指責、羞辱的孩子,如何把羞愧內化到自我的核心,而成為一個沒有羞愧感覺卻十分自貶的成人;孩子如何為了符合家庭系統的需要而長出假我;孩子如何為了彌補父母的缺憾而提早結束了童年。

「上癮」乃是世紀之病,現代人用多種強迫性和耽溺性的行為來掩蓋真實的痛苦,作者對「上癮」行為和家庭之間的緊密相關提出精闢的見解。

我們多麼不願意承認家中有上癮和失控的父母;多麼不願意見到在家庭中有身體或情緒的虐待,甚至性暴力的發生,然而,本書打開探照燈照亮家中可能有的陰暗角落,且提供多項檢核表,供讀者檢核之用。當我們展讀家庭中可能有的一些問題,且檢查自身的經驗之後,倘若發現自己的家庭並不具有這些嚴重的問題,將會知道這是多麼值得感謝的事,而不會視「家庭的健康」為理所當然!倘若我們檢查出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有一些類似的經驗,我們也才能看清問題的脈絡,知道如何走出問題,不再自傷傷人!

本書作者是心理輔導者及著名的電視製作主持人,透過大眾傳播媒體講述家庭互動的原理和人由受傷到康復的過程。他本人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出身於酗酒的家庭,曾經進入教會,立志傳教,卻因毒癮被強制送入戒毒中心。他在度過漫長而艱辛的復健過程之後,現身說法,以自身的經驗印證家庭理論以及人會受傷-亦會康復的信念。

他是一名真正的傳教士,因為他用生命為自己所相信的事做了見證。他也指出;若無面對真實生命的勇氣,宗教也只是躲避苦難的避風港。可是,倘若沒有在人性的層次上充分耕耘,就過分簡化地把一切歸給上帝,其實是一種逃避自我的做法。故宗教狂熱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上癮行為。

其實有多種心理治療的終極目標,都指向精神和靈性的層次,高層意識(Higherconsciousness)亦為其中一端。馬斯洛(Maslow)也指出,在自我實現之後的更高一層是自我超越。本書提出康復的三個階段是由最深的痛苦和最大的軟弱走向高層意識的過程,這過程並非一蹴可及,首先需要脫出在上癮裡面忘卻痛苦,及陷在假我中佯作堅強的病態模式。當我們能夠勇敢地咀嚼生命中的苦難,不再被殘障的意志力所欺騙;承認自己的軟弱之後,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向上天的仰望,那是一種真正的謙遜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種成熟的宗教態度,與「躲入」宗教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而在此過程中,對於孕育我們人性的家庭背景加以深入體驗,更是必經之途。

身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對於書中所敘述的康復工作三階段中的每一部份,都深表同意並且引發我極大的共鳴及繁多的聯想。譯作過程中多次掩卷,心中激盪不已。想起的總是那一場場心理劇和家庭重塑中的主角,他們勇敢的走進我和工作夥伴王行先生主持的工作團體,以他們自身和家庭的經驗教導了我,讓我深切認識了可貴的生命力。

我想起每一回主角在劇場中表達他對父母深深的渴慕時,全場為之動容的景況。我也想起一些曾在心理上遭到父母遺棄的朋友,在猛然發現自己也遺棄了自己之時,顫抖著手,在劇場中象徵性地將那被棄的孩子-內在的自己-拾回時,是怎樣一種動人的場面。

我從不害怕聽到一個人對親生父母發出憤怒,因為我曾多次見到一個人由對父母的童稚之愛,經歷了怨憤,甚至於痛恨之後,重新走入寬恕的美麗歷程;我也想起,當一個孩子知道當年苛待自己的母親,也曾經有著辛苦而受虐的童年時,他便能全然寬恕而諒解了。

在我們本土化的工作中,更見到許多屬於中國社會中獨特現象而於家中引發的特殊主題。例如,四十年前因戰亂而引起的家庭分離;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分別給男孩和女孩帶來的不同壓力;養女、指腹為婚及童養媳制度,曾經給我們的上一代帶來怎樣的苦難而間接影響到我們這一代的成長!

這許許多多的經驗使我相信;家庭真的會傷人,而人的康復也絕非不可能!當我見到一個人由來自出身家庭的羞恥感而逐漸走向自尊和自愛時;當我見到一個幼時會被打得遍體鱗傷,而現在長為一位慈愛的父(母)親時,我相信人具有強韌的生命力。人類固然曾往童稚時,受到家庭系統的創傷和扭曲,但是如果他具有鍥而不捨、面對真實的精神,康復永遠是可以達成的。就像有些植物經過霜寒之後,將會格外的甜美,一些從困苦環境當中長出來的人格,常常擁有格外的堅忍、美麗和可待開發的高度潛能。是這種對生命力量感動的經驗,以及對於人在受傷之後可以再度康復的信念。才使我們這些從事心理復健工作的人沈醉其中、樂此不疲。

趙家玉是我的外甥女。我還記得大姊產後把她由醫院抱回家中的模樣兒。本書完稿之時。家玉已通過了南加大諮商心理學的博士班資格考試了。能遠隔重洋合譯此書,是因我們分享了同一家庭根源中的苦楚和摯愛。我們合力完成本書的譯作,用以紀念已經去世十八年的鄭玉潔女士-姐,家玉的母親。若沒有她的苦難,就不會有今天的家玉和我。

鄭玉英寫於《返璞歸真》心理工作室 八十年歲末


熱鍋上的家庭:一個家庭治療的心路歷程
The Family Crucible

作者:芮皮爾,華特克
原文作者:Augustus Y. Napier,Carl A.Whitaker
譯者:李瑞玲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 2006年10月01日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576936438
裝訂: 平裝

內容簡介
家,對你來說,是佳?加?還是枷?

     你覺得你的家庭是怎樣的?平靜的還是吵鬧的?是避風港還是壓力源?你喜歡和別人談論你的家嗎?它是如何結合的?每個人的角色又是如何?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一個和我們一樣平凡,也一樣不完美的家庭的故事。作者敘述一個家庭由四分五裂,求助家庭治療師,轉而相親相愛的過程;藉由書中家庭所面臨的危機,帶我們揭開家庭治療的面紗,也一窺家庭中存在已久的秘密、動力和三角關係。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大部份的人也贊成家是避風港,相信家人之間多是深深相繫。但為何對於這些世上最親近無隙的家人總有著一些些隱晦不明的心情?為什麼最親近的人往往成為傷害最深的人?這是謝維達家人的困惑,但也可能是每個人心中一再出現的問題。

     謝維達一家人因為”問題人物”曉雅來到作者芮博士和華醫生的工作室。但卻在跳脫了以曉雅為中心的表相後,才漸見家中核心問題原是-父母的疏離。每個成員也從之中漸漸學習成為一個”人”,而非無意識成為家庭不健康互動之下的犧牲品。在過程中讓家真正成為”家”,而非限制個人成長的枷鎖。

     在芮博士和華醫生心中家庭是一個經由成員間互動而形成的系統,有秩序規則;也有矛盾衝突。當這個系統有太多隱晦不明的控制、壓力時,就是家庭生病的時刻。家庭也會在此時發出求救訊息。謝家即是以曉雅為代表發出訊號。家庭治療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份!家庭問題是由”每個成員”一起舞蹈而完成,沒有人可以逃避責任。因而家庭治療是一個家庭共同面對問題,學習如何分離、如何親密、如何衝突、如何溝通的過程。看來容易卻步步艱辛--因為要撕下面具如此不易,但撕下之後的坦誠如此貼近…

     如果謝維達這個家庭的問題讓你有一絲絲的熟悉,真的期待你藉由這本書走入家庭治療的世界,那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眼界來重新看待你的家庭。或許何嘗不是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ra1977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